ABOUT

大東山

廣藏市場.GWANGJANG MARKET.광장시장

沿清溪川一直走,步至馬廛橋或晨橋,位處右邊的便是廣藏市場了。 早上九點多的廣藏市場少了晚上的繁華,卻多了一種新一天又開始了的朝氣。大多店鋪都似乎是剛剛營業,老闆娘們都在努力準備食材。Skyly特意安排一早來這裏吃早餐,就是為一天的旅程添上朝氣和力量,而且因為市場沒晚上擁擠的人潮,喜歡攝影和慢活的朋友可以在市場裏面四處閒逛和細看。 廣藏市場的佈局   [ 綠豆煎餅 — ₩4000/塊, 2-4人份 ] 說到底,Skyly 一樣是為了綠豆煎餅而慕名而來。市場裏賣綠豆煎餅的有好幾間,而價錢劃一都是₩4000一塊,隨便挑選下就挑了一間位處路口中心的檔口。點單後,因為鋪前的坐位坐滿了,老板娘就示意我坐到另一邊的小桌子坐下來,還給了一小碟的前菜 – 醃洋蔥。等了約3至4分鐘,老板娘便給我端上了熱騰騰的綠豆煎餅。Skyly 一看是驚呆了… ₩4000的綠豆煎餅竟然是一整塊那麼大份,就知道自己一個人是吃不下了,唯有一口一口慢慢吃再看著辦吧﹗ 綠豆煎餅吃下去,口感是有點像薯餅,卻更厚實更有質感。餅身外脆內軟,裏面包著芽菜絲和豬肉碎,配搭前菜(醃洋蔥)的醬油沾醬,更為美味。不過,一個人吃一整塊是過多了(筆者吃到一半的時候,已經挺飽了),加上煎餅偏油膩,所以 Skyly 建議,可以的話,還是跟2-3個同伴分享會更適合。 [ 活章魚 — ₩10,000/份, 1-2人份 ] 活章魚是 Skyly 另一道很想試的韓國地道小食。廣藏市場有不少家賣活章魚的,價錢不算便宜但也不太貴。雖說是一人份,但因為活章魚始終是比較難咀嚼和難消化,Skyly 認為能有同伴一起分享更好,否則一個人吃會很累的 =.= 反正家家也差不多,我們隨便挑了一家有中文菜單的檔口。甫坐下,阿珠媽就一手從我們面前的魚缸裏抓出一隻章魚,放到砧板上,先把頭割下,再把還在活躍蠕動的章魚腳砍成一小段一小段,最後加上韓國青瓜﹑海苔菜﹑甜辣醬﹑香油和芝麻一併上盤。老闆娘上菜的時候說 “mix, mix”,叮囑我們要把章魚和所有的配菜﹑醬料混在一起包著吃。 進食過程中最深刻的體會是,要順利用筷子把活章魚夾起不是易事,而咀嚼的過程更頗用力氣和費時。盤上的章魚即使已被剁成一段段,卻一直在活躍的蠕動,而且吸盤的吸附力依然是相當強,不斷吸在盤子上和舌頭上… 是殘餘神經反應的抽搐,還是有知覺的垂死掙扎? Skyly 不敢幻想太多,試一次就好了。同行的朋友怕被章魚的吸盤吸著食道,所以不敢吃,而我也就很努力地想把所有的吸盤咀嚼掉。 但在咀嚼的過程中,Skyly 是完全臣服於活章魚那超級爽口且Q彈的口感,和配醬搭配起來更是加倍的令人回味。即便進食的過程不是易事,但是活章魚絕對是確確實實是一道非常值得一試的美食。 [ 傳統市場小吃 ] 除了聞名的綠豆煎餅﹑活章魚和醬豬蹄以外,廣藏市場當然還有許多傳統的市場小吃讓你飽腹,包括辣炒年糕﹑辣炒雞爪﹑血腸﹑紫菜包飯﹑魚板﹑韓國餃子和喜面等等。市場內每一個攤檔賣的食物和價錢都差不多,隨便選一間坐下都可以喇,無需花時間選來選去。 不過,Skyly是覺得與另一傳統市場「南大門市場」比較起來,廣藏市場的小食是賣得比較貴。 [ 乾濕貨市場 ] 說到底,大多數旅客都是為了每本旅遊書都推介的”綠豆煎餅”和”醬豬蹄”而來,卻忽略了其實廣藏市場不只是一個吃的地方,還是一個賣著傳統日常生活貨品的綜合性市場 – 包括蔬菜﹑肉類﹑鮮魚﹑海鮮﹑布料﹑紡織品﹑韓服﹑寢具﹑手藝品﹑螺鈿漆器﹑廚房用品﹑乾漁貨和祭祀用品等等。 廣藏市場原名「東大門市場」,由於最初選址於清溪川3街、4街的廣橋、藏橋間一帶,因而又名「廣藏市場」。廣藏市場已有超過100年的歷史,是韓國人於1905年為了抵制日本的經濟侵略而自資設立的市場。 廣藏市場 | Gwangjang Market | 광장시장: […]

清溪川.Cheonggyecheon.청계천

清溪川是筆者其中一個最喜愛的漫步路線,全長13.7公里,位處首爾市中心繁華地段的部分長約5.8公里,途經光化門、鐘閣、鐘路、東大門等區,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與生態於一體的公共空間。 從路面走到清溪川,就只需走下十多級的樓梯。走在清溪川旁,儘管往上往前看還是會看到兩邊的高樓和行車,但卻因為下沉了的關係,就彷如與世隔絕一樣:空氣清新而且寧謐恬靜,流水聲清脆悅耳,溪畔種滿各式各樣的植物,途中設有墊石橋讓行人自由穿梭於兩岸之間,亦有石級讓人坐下來休息休息,幸運的話還會遇上優哉悠哉﹑撥水而過的鴨子和低飛的雀鳥,實在叫人把外頭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的世界拋諸腦後。 由於筆者是冬天去的關係,沒能看到傳說中清溪川東大門段兩旁綠油油的畫面,也沒看到小朋友在溪畔戲水﹑大叔大媽在泡腳的情景,卻看到了一叢又一叢隨風搖曳的芒草,也看到了西裝筆挺的上班一族步行上班,也遇到了很多沿溪邊散步甚至是緩步跑的阿珠媽。 總覺得,設計任何公共空間,即使建築師或園境師再放怎麼多的想法和心思,最重要的還是廣大市民真的會去用。有些公共空間,看得出花了很多心思刻意設計,卻不見得市民喜愛,最終只流於一片冷冰冰的空地;有些公共空間,看起來只是普通不過的一片空地,卻能看見人們花盡心思自行定義和重新發明公共空間對他們的意義。筆者作為一位唸建築的學生,來到清溪川,除了能親身體驗,也能同時了解到一個成功的公共空間具備著什麼元素。 自20世紀以來,世界各大城市一直向著高密度和高度發展,城區綠化變得尤其重要,有不少大城市在規劃時更會在市中心騰出一大片土地用來作一個都會中心公園,比如說有曼克頓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上海的世紀公園(Century Park)等等。因為城市規劃策略不同和其他各種原因,首爾也許未能彷效曼克頓或者是上海,but then who says it’s the only way out? 公園設計大多以自由動線為主,偌大而無方向性的園地,叫路人走進去很容易迷路,而曲折的步行徑也多少會讓趕時間的上班一族折騰吧!清溪川卻以東西方向直接穿越首爾市區,具有明確的動線與方向性,自自然然地穿插在廣大市民日常生活與上下班的路線上,是真真正正的把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融合在一起,也把城市各區以自然生態連接起來,對於高密度城市的微氣候和社區融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清溪川 | Cheonggyecheon | 청계천 (東大門段入口): >  前往方法:”東大門 | Dongdaemun | 동대문”地鐵站 ⇒ Exit 7/8 >  建議步行路線: 沿清溪川往西步行至光化門清溪廣場 >  沿途景點: 廣藏市場, 塔洞公園, 仁寺洞, 光化門  

仁寺洞.INSA-DONG.인사동

基本上每本旅遊書都一定會介紹仁寺洞這個地方,而筆者上回來首爾的時候,就有去過仁寺洞了,其實不覺得有什麼很特別很吸引。這次再來首爾,本來並不打算再去的,但路經路口時,還是有點心有不甘,想要再一次尋找合心意的藝術精品擺設和街頭小食吧(包括上回吃過而回味無窮的仁寺洞糖餅)!但可能是到達的時間太早了,位於仁寺洞入口的小吃攤檔還沒開… 一般來說,仁寺洞是指從安國洞經仁寺洞十字路口,到鍾路2街塔谷公園(Tapgol Park)一帶,以仁寺洞大街(Insadong-gil)為中心,兩旁散佈著一連串橫街小巷和傳統韓屋。如果說,江南一帶是屬於二十一世紀大都會式的街道,那仁寺洞就是屬於朝鮮時代的傳統大街小巷。 說到歷史由來,仁寺洞在朝鮮時代是官府和貴族聚居的地方,到了日治時期,沒落的貴族把家中的物品變賣,使仁寺洞開始成為了古董店的集中地,後來隨著相關類型的店舖聚集,慢慢演變成集古董店﹑畫廊﹑文人故宮﹑韓國傳統食館﹑茶館和工藝品店於一身的「韓國傳統文化街」。在這裡可以買到古代美術品﹑現代美術品、韓服、陶瓷器、各種工藝品和其他旅遊紀念品,也能找到濟洲出品的綠茶專門店O’Sulloc Tea House和總愛現身於文藝區的Starbucks咖啡店,對筆者更吸引的,還是有不少的街頭小吃攤販散落在不同的街角與巷口間。 有時間的話,建議大家可以花點時間,鑽到小巷裏尋寶,以及到傳統茶館品茶,順道體驗傳統韓屋的風情。沒太多時間的話,也可以在這裡花上大約半小時,沿大街散步,尋找合胃口的街頭小食(糖餅!!!),以及參觀一下2004年落成的仁寺洞新地標 — 人稱「人人廣場」的”Ssamziegil (쌈지길)”。  [ 仁寺洞新地標 – 人人廣場 ] ⇑ Ssamziegil因為門外的這個韓文招牌,只會看中文字的人就把它叫成「人人廣場」了。 「人人廣場」是一個集咖啡室﹑餐館﹑畫廊﹑手工藝精品店和藝術工作室於一身的創意市集。個人對於逛街購物沒太大興趣,但以一個看建築的角度來看,這個「人人廣場」還是挺有意思的。整棟建築一共有4層,樓層之間以1:20 – 1:25緩緩上升的斜路連接,當所有人都專注在精品櫥窗或是中庭之時,斜路也在默默地把人們從地下帶到頂樓的天台花園。建築的中庭則用以掛上裝置藝術,把整棟建築的藝術氛圍凝聚在中庭的開放空間。 緩緩上升的行人道,是按照原本仁寺洞內小巷的大小而設計,70間小店之中有12 間是本來位處「人人廣場」地盤內的舊店。 建築風格上,「人人廣場」可謂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建築師把仁寺洞傳統的街道文化與風景捲進一棟高四層的建築物內,把horizontal streets轉換成vertical streets,是名副其實的street building。立面和入口的設計,把這座垂直市集的現代感和規模融入到四周的氛圍裏,令「人人廣場」位處帶在毫無違和感。 以香港,是有點像旺角朗豪坊和石仄 仁寺洞 | Insa-dong | 인사동: >  前往方法(1):”安國 | Anguk | 안국” 地鐵站 ⇒ Exit 6 >  前往方法(2): “鐘閣| Jonggak | 종각” 地鐵站 ⇒ Exit 3 >  治途景點:Ssamziegil,O’Sulloc Tea House >  建議可在仁寺洞大街的起點、終點和中間的旅遊諮詢中心索取仁寺洞地圖 > […]

曹溪寺.JOGYESA TEMPLE.조계사

找不到糖餅,失望之餘也覺得是有點白行一趙(畢竟從清溪川走到仁寺洞,也花上10-15分鐘的時間,還得過幾條大馬路)。在走回頭路之時,卻瞄到一個寫著”往曹溪寺”的小路牌。筆者之前是沒有聽說過這座佛寺,只是一直都對韓式古建築物和寺廟感興趣,於是便毫不猶豫跟著路牌鑽進小巷裏。 從小巷子鑽出來,出口是一條名為Ujeongguk-ro(郵政局路)的大馬路,而馬路對面就是曹溪寺了。 曹溪寺的入口,是氣派十足。入口寬闊,牌匾上寫的是大大的漢字而且還保持得金碧輝煌,從大路走進去參拜的人源源不絕,更重要的是,這座寺廟佔地極廣,而四周都被鍾路區的高樓包圍,就看得出這所曹溪寺是相當的有歷史和地位,說不定還見證了首爾百多年甚至是幾百年來的變遷呢(純粹瞎猜)! 曹溪寺原建於1395年(也就是高麗末期的時候),原名為覺皇寺(Gakhwangsa Temple),在1910年因為一次火災而重建,原址據說是在現址附近的壽松公園處。1910至1945年的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對韓國人除了進行經濟掠奪,也強制實行同化政策,大力打擊朝鮮人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連宗教信仰也遭受到鎮壓。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曹溪寺成為了保護韓國佛教的總部,並在1936年開始擔當起韓國佛教最高機關的角色。1937-38年,寺廟重建,才搬遷到今天「曹溪寺」的所在地,1938年改名為太閣寺(Taegosa Temple),於1954年(解放後)發起驅逐日帝殘黨的佛教淨化運動後,才更名為現在的曹溪寺。 曹溪宗,全名為大韓佛教曹溪宗  (Jogye Order of Korean Buddhism),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是韓國最大的佛敎宗派。把寺廟取名為曹溪寺,相信是指明曹溪宗當以曹溪寺為總本山的意思,也彰顯了曹溪寺在韓國佛教的領導地位。 佛堂前方有著1930年代建造的7層石塔。石塔內部供奉著佛祖舍利,此舍利是由斯里蘭卡的達摩波羅於1914年迎來韓國。 屹立於大雄殿右旁的,是一棵樹齡五百年以上﹑高12m、樹幹周長1.67m的老白松(White Pine Tree),已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9號,是朝鮮時代時中國僧侶傅教時帶來的。  而屹立在法堂正前方,是一棵樹齡四百五十年以上﹑高24m、樹幹周長4m的槐樹(Chinese Scholar Tree)。因為樹上掛著彩紙,而體積相當大,形態亦相當優美,的確是比老白松更突出更易認。聽說很多首爾人考大學的時候,都會來參拜的。槐樹亦有吉祥的象徵意義,在佛寺和皇宮的建築裏很常見。 這麼有味道的一個地方,拍照是拍不到的,還是建議大家親身進去感受一下吧!離開「曹溪寺」的時候,就一直在想,自己能夠在如此無花插柳的情況下發掘了這個地方,實在太幸運了,為旅程第一天便找到驚喜而感到滿心歡喜。 曹溪寺 | Jogyesa Temple | 조계사 : >  前往方法: “安國 | Anguk | 안국”地鐵站 ⇒ Exit 6 >  特別節日:佛誕日, 燃燈節 , 曹溪寺寺院體驗文化日(每月最後一週週三) >  資料參考:韓國觀光公社(曹溪寺)  |  The Seoul Guide (Jogyesa)  

汝矣島.YEOUIDO.여의도

汝矣島的前身,是首爾第一代機場﹑軍事機場和航空學校和的所在地,在日治時期(1924年)由日軍建成。現今的汝矣島,已變身成為首爾市內集政治﹑金融﹑投資﹑媒體和摩天大樓為一身的中心,除了是韓國國會議事堂﹑首爾國際金融中心(IFC)﹑63大廈﹑韓國交易所﹑韓國金融投資協會﹑LG總部大樓,MBC廣播中心(舊總部大樓)和KBS總部大樓的所在地,也是不少韓劇取景的地方 — 包括「城市獵人」﹑「製作人們」和「藍色大海的傳說」。 汝矣島公園位處島中心,自機場停用以後便被柏油覆蓋了整整27年,直到1997年才重新打造成為市中心公園。 而汝矣島漢江市民公園位處漢江江邊,是依照80年代漢江綜合開發計劃而建立的,與蠶室、纛島、蠶院、盤浦、二村、汝矣島、楊花、望遠、仙游島、蘭芝及江西等12個地區的漢江公園合稱為「漢江市民公園」,其中尤以汝矣島和纛島地區最受歡迎。 汝矣島漢江公園 | Yeouido Hangang Park | 여의도한강공원 : >  前往方法(1):  地鐵”東大門/Dongdaemun”站 Exit 7/8, 步行約20-30分鐘至馬廛橋 >  前往方法(2):  地鐵”鐘路5街/Jong-no 5-ga”站 Exit 8, 往前直走約1分鐘, 入口在左 >  建議前往時間:  09:30 – 23:00 >  無妨一試:  綠豆煎餅 (₩4000/塊, 2-4人份)  

25歲,建築系學生,地道香港人。沒有什麼很宏大的理想,卻有很多小興趣。但覺得能夠從事一項會留在地圖上的工作,是一件很酷的事!

喜歡旅遊,比起血拼﹑找食拍照,更喜愛自然景色。用雙腳尋找風景和征服

開設這個部落格,是因為受到太多部落格的恩惠。實在是全靠他們,才能成功去到一般旅行書不會介紹的景點,所以好想可以出一分力,為更多期待不一樣的旅程的提供資訊和分享。

instagram: @theheavenlywaytodie

這是簡介頁面的範例。與文章不同的是,你希望能輕鬆存取的永久內容更適合放在頁面中,例如「簡介」或「聯絡資訊」。按一下「編輯」連結,以變更此頁面或新增其他頁面